外省动态

化“难”为“益”的供销“三变”

  • 时间:2023-12-26

  • 浏览:467

  •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农业产业必须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生产力发展方式转为发展轻资源、高技术投入型的创新型现代农业,向科技和创新要效益。供销合作社系统正以创新为导向,强化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催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生产力。近日,《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走进浙江,见证供销合作社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助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

技术赋能引领质量变革

健康的种苗决定农户一年的收入,但种苗繁育投资大、风险大,普通农户不敢轻易尝试。

“我们在生产的前端,把育种的技术、资金问题克服掉,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种苗,让农户承担更少的风险,获得更大的回报,这是我们企业的初衷。”浙江省杭州梦圆供销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宇杭坦言。

图片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粉玉”是供销种业草莓母苗繁育的特色品种。据了解,我国栽培的草莓品种90%以上引自国外,国内自有品种的市场份额不到10%,种苗母苗与培育技术受到极大的限制。

图片

为解决杭州市草莓产业发展对健康母苗和生产苗的迫切需求,杭州市供销合作社开展草莓母苗繁育项目,由杭州供销集团下属杭州联合供销发展有限公司与杭州宇航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杭州梦园供销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梦园供销基地不光是种苗繁育,还是一块试验田,为农户提供了未来草莓种植的可行性方案。”周宇杭说。

图片

智能温室系统、联动钢架大棚、高架草莓棚、水肥一体系统以及高效节水灌溉等设施,实现了草莓种植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科学化,现代化草莓种植在这里初现雏形。

数字加持带来效率变革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东湖智慧生态园里,登上2米多高的扶梯,直径8米的水桶内水流不断,一旦投食,引来无数鲈鱼上浮争食。排列整齐的水桶另一侧,是无土栽培的蔬菜,养殖水过滤发酵灌溉瓜果蔬菜,之后又回流到鱼池。

图片

今年4月,临平区供销合作社、阿里巴巴、牧鱼农业等四方共建的智慧田园项目首期——东湖智慧生态园正式落地。临平区社联手阿里开发的数字养鱼、自动循环技术,让养殖一年可产三季。传统鱼塘亩产一般在900公斤左右,园区每只养殖桶三季产能7500多公斤,一只桶胜过8亩鱼塘!

传统的种菜、养鱼是个既需要体力又需要技术的劳动,农民种养殖大多凭经验、靠估计。如今,在东湖智慧生态园里养鱼和种菜全由“智慧大脑”统一包办,实现了鱼菜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

图片

“‘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的意义更在于示范性、应用性和展示性上,基地通过数字赋能,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还形成了有推广价值的养殖模式,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临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高卫中说。

品牌塑造催生动力变革

“一咬就爆汁的葡萄柚,您想吃吗?”新一期的“老郭说山宝”正在祝君家农场录制,临安区供销合作社主任郭军波在卖力介绍新上市的葡萄柚。

图片

天目山绵延伫立,是临安最著名的IP之一,怎样让IP破壁出圈,让特色产业落地生根,转化为农户手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2021年,“天目山宝”区域公用品牌IP诞生,为当地山核桃、笋干等特色农产品提供价值背书,由临安区供销合作社负责“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化运营,郭军波说:“我们通过广告投入、自媒体账号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利用我们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和供销合作社多年来扎根流通领域的优势,加上我们创新团队,努力打通农产品上行的通道,让我们‘天目山宝’走得更远。”

图片

两年多时间,“天目山宝”品牌从10家授权企业拓展到54家,涉及到13个品类30多个小类产品,年销售额也从几百万元到实现破亿元,间接带动年销售额超过四亿元。

责任编辑:周钰